关于资本金的政策,无疑是支持重大项目融资的最有利、最直接的工具,对加快企业开工,扩大投资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。为了更好的理解我国建设项目开工的要求,特别是了解资本金的重要意义,水经会对资本金有关定义和当前政策进行简要梳理。
需要注意的是,资本金主要有两大类:第一类是企业的资本金,按照我国《企业财务通则》规定,是指企业登记的注册资金。不过在公司成立的时候,实缴资本可以和注册资本不同。第二类是项目资本金,是指单个项目建设时需要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,强调的是项目实体的投入。这点明显和注册资本金不同。这里我们主要谈的是项目资本金。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认识:
1、项目资本金的基本定义。项目资本金是指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,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,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,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;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,也可转让其出资及其相应权益,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。关于这点类似于公司的股东出资。
2、资本金的基本意义和作用。资本金是一个企业或者项目“发动”、“启动”的原始动力,其最基本的含义应当是在一个企业或者项目的启动之初,发起人在吸收银行贷款等债务资金之前,自身需要进行的投资。这既表明发起人对项目看好的态度,也是防止风险的“保证”,是对债权人等“外部人”的一种基本的“示意”。
3、资本金规模或者比例的规定。资本金作为一种“示意”和“保证”,需要用一定的规模和比例来提高这种保证的程度。显然资本金越多,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越高,保险系数就越大,反之则越小。一般为了保证这种安全系数,会规定不得低于的一个最小比例。在我国,国家规定了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,而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调控需求对资本金比例的要求也不同。比如关于水利项目的项目资本金要求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》(国发〔2019〕26号),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为20%,同时允许在满足一系列条件时可最多再下调5%。2022年5-6月,水利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印发指导意见,确认了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可享受在20%基础上再下调不超过5%的优惠政策。显然这一比例的降低对项目开工的条件有所放宽。
4、资本金的来源和构成。项目资本金的构成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货币投资;另一类是产权、实物资产、土地使用权、非专利技术等。一般来说,第二类的出资比例会受到限制,如在1996年《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》中规定,该类资金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%,也就是说货币资金必须占到资本金总额的80%以上。可见,资本金中的货币来源占大头,在实际投资的新项目特别是基础建设项目中,这一部分最为重要。
5、资本金中货币资金的来源。货币资金的直接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:一是项目投资者投入到项目的资金,包括政府、企业、投资机构、个人等投入到项目的资金,可以是其自有资金,也可以是投资者依法筹集的资金等,这部分资金对于项目来说不是债务,投资人不得要求兜底保障、固定的本息回报和回购承诺;二是项目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筹集的资金,按照国家会计规定可计为权益工具的,也可认定为项目资本金,但不得超过资本金总额的50%;三是其他资金,是指国家规定的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的其他资金,比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以作为符合条件重大项目的资本金,以及本次国常会专门推出的资本金支持工具。
从直接渠道角度看,资本金的来源相对简单,但间接来看,法人资金自身的来源渠道和规模、金融机构的筹资来源,以及国家规定的可以作为资本金的来源,都会随着市场环境、政府的政策的变化而变化,从而影响资本金的筹集难度和规模。此次国常会,通过运用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,发行金融债券而获得的资金,可以用于资本金就是一项创新性政策,对于缓解资本金筹集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。